核心提示:随着各个企业财年报告正式公示,10个主要服装企业在2024年至2025年财年的经营业绩及走向初露端倪,他们在抓什么?有什么新的动向呢?
日本服装市场规模受疫情冲击,从前期的9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405.32亿元)下降到7.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670.87亿元),2023年回升到8.3万亿元(约合人民币4061.77亿元),2024年为8.59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204.03亿元),恢复到2019年的93.6%。 随着各个企业财年报告正式公示,10个主要服装企业在2024年至2025年财年的经营业绩及走向初露端倪,他们在抓什么?有什么新的动向呢? 1、迅销集团:登上3万亿天台 迅销集团是大家熟悉的优衣库、GU的母公司,其财年时段为20239月至2024年8月,综合销售额为3.1038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518.75亿元),同比增长12.2%,营业利润为5009.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45.12亿元),同比增长31.4%,达成历史最高业绩。 优衣库海外事业的营业利润率超过15%。涵盖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的大中华区动态令人关注,其中中国台湾市场表现稳定、增收增益,中大陆和中国香港业绩相对低迷。下属的GU品牌经过调整以后,实现增收、大幅增益,商品定位与市场表现直接挂钩,适销率提升。 2024年10月,柳井正发表讲话,提到日本国内优衣库销售额达到932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56.11亿元),免税销售额占比达到8%,实现倍增,网上销售136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6.98亿元),同比增长2.3%。对于部分区域市场业绩下降,他的要求是加快业务结构改造,到人口密集、消费活跃的城市开设旗舰店。 会上,有媒体人问他对于SHEIN、Temu的看法,他表示,其速度感值得参考学习,不过,总体上其经营风格很难长期发展。 到2025年8月的本期财年,预计销售额3.4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663.58亿元),同比增长9.5%,营业利润53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59.31亿元),同比增长5.8%,实现连续5年增收增益,达到新的峰值。作为国际顶级服装企业,全球化战略及落地效率至关重要。快报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市场是相对较弱的区域,也是集团重点关注的要点之一,面对宏观市场下行压力,目前处于个性化变革关键时期,期待运营团队顺势求变、逆风飞扬。 2、岛村:第二台阶老大 第二台阶是指5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44.63亿元)以上至1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89.33亿元)区间。 岛村的财年时段为2024年3月至2025年2月,销售额为665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25.52亿元),营业利润592.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8.98亿元),同比增长7.1%。销售额及各项收益均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在第二台阶上处于榜一位置。 这一年,岛村会社的最大悲伤事件是创始人岛村恒俊在7月13日去世,享年98岁。岛村先生1926年3月出生于埼玉县,家族经营项目主要是销售和服,1953年变更为岛村吴服店株式会社,他不断探讨引进自助服务、连锁化经营,逐渐做大,目前在日本国内有约2000家门店。 岛村的线上业务是2020年10月1日开设的,前期是2018年在日本网络平台ZOZOTOWN上开店,因为平台的折扣、降价做法与企业理念不合,合作不到一年撤出。之后专注自己的APP“岛村”,到2020年2月销售额达到9.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650.15万元)。随着自己网络开通,2020年底关闭了APP运营。 到2026年2月份的本期财年,预计销售额6926.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39.04亿元),同比增长4.4%,营业利润606.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9.71亿元),同比增长2.4%,争取新的历史最好业绩。主要动向是继续开设52个新店、关闭19个低效益店。集团关注的重点方向是强化都市区域市场的运营。 3、良品计划:第二台阶老二 良品计划的主要品牌是无印良品。其财年时段是2023年9月到2024年8月份,和优衣库的财务体系模式一致。综合销售额为6616.77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23.87亿元),同比增长13.8%,营业利润为561.3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7.48亿元),同比增长69.7%,超额完成计划,同样达成历史最好业绩。 主要亮点有,尝试摆脱无印感,重新定义时尚个性标签;日本国内护肤品销售很好、首次超过生活杂品业绩;海外市场关闭亏损店铺,快速调整,取得增收增益效果;开设新宿特色化服装旗舰店;承接了三菱商事的时尚服装的制造销售事业,业绩规模在32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5.66亿元)上下;开设了新的住宿项目,MUJI room,继续向多元化、个性化发展。 到2025年8月份的本期业绩,预计销售额734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59.27亿元),同比增长10.9%,营业利润为55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6.92亿元),同比增长2%。事业规模有望超过第二位的岛村。按预期开设MUJI Labo 无印良品代官山旗舰店,正式展开宠物关联用品经营;更新会员制APP。 对于中国大陆业务,受大趋势影响,现存店铺客流下降,销售业绩弱化,依靠新开店平衡控制成本,确保整体业绩和收益。本财年的重要动向是在中国大陆市场继续关闭收益低迷店铺、寻找高价值的开店机会,强化店长层面员工的培养,与优衣库的做法接近。 4、Adastria:排位第四 大家对该企业可能不太熟悉,对其下属品牌群应该了解较多。 其名字从拉丁语的“克坚获荣”的语义转化而来。事业源自1953年在茨城县设立的洋服店,即西服销售店。2013年变革设立目前的结构模式,以休闲服装和杂货为主导展开的制造、运送、销售一体化的企业,即日本时尚行业常说的SPA模式。 在日本国内店铺有1415个,物流据点有8个,海外店铺有139个,物流据点有6个。下辖运营30多个品牌。2008年到香港开设店铺,当时的运营模式就是垂直统合的SPA模式。2010年进入中国大陆开店,2012年开设自有网站。2019年网上会员数突破了1000万人。 其财年时段为2024年3月至2025年2月,销售额为293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3.47亿元),同比增长6.4%,营业利润为155.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59亿元),同比增长13.9%,取得过去最高销售业绩,但是利润有所下降。线上销售8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9.16亿元),是其重要的转化平台,2024年初线上会员约有1700万人。社长木村治表示,本企业的一大优势在于实体店和网店“and ST”互相转化客流,这也是很多企业认可却运营不佳的痛点。 到2026年2月的本财年度,预计销售额为305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9.3亿元),同比增长4.1%,营业利润为19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3亿元),同比增长22.5%。主要动向是开设银座全球旗舰店,提高市场口碑。扩大产品线、加入户外品牌运营。会社名称再度变更,转向持股会社方式,调整内控管理。 5、World:排位第五 其财报时段为2024年3月至2025年2月,销售额为2256.5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10.47亿元),同比增长11.5%,核心营业利润为170.1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32亿元),同比增长25.4%。从同比数据看,没有完成销售额和毛利计划,费用控制较严格,收益相对有增长。 该企业源于1959年神户市两个离职青年创业的批发会社,逐渐成长为时尚服装大企业。1991年尝试制造、运送、零售一体化的SPA模式,与多企业支持一个品牌不同,他们追求多品牌战略,在全国加速开店。 为了避免在全球化浪潮中被收购,发动经营团队自己收购公司股份(MBO),退出股市。在当时还没有针对企业被收购风险的防范措施,引起社会很多评论。2000年以后进入购物中心卖场开专门店,企图扩大销路,但是业绩并不理想。 **年引入三井住友银行出身的上山健二担任社长,进行大幅度战略变革,关闭全国约2800个店中的400个店,砍掉15%的品牌,招募453名提前退职员工,实质是减员25%,实施彻底的瘦身规划。2018年再度上市。2020年疫情期间,关闭358个店铺,撤掉5个品牌,2021年再一次关闭450个店铺、撤掉7个品牌。 该企业的历程,某种程度上验证了服装行业的无序扩张、规模缩减、风格转换的演变历程。主要经营项目有服装业、数字化事业、店铺OEM等平台事业。除了服装类以外,生活杂品等其它事业项目较好。 到2026年2月的本财年度,预计销售额为3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6.86亿元),同比增长33%,核心营业利润2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79亿元),同比增长17.6%,销售指标设定增幅很大,与全资收购三菱商事的时尚事业有一定关系。新的动向主要是以东南亚为中心,根据各个国家的地域风格、时尚嗜好投入品牌。2024年在曼谷开设的专门店,显示出其开店方向。 6、ONWAED:排位第六 该企业曾经与World、三阳商会同属一类服装企业,主要品牌有ONWAED樫山、WEGO、23区、组曲、J.PRESS、JOSEPH等。源自1927年大阪的樫山商店。1951年改为目前商标名称。1950年代成长为日本男士西服项目的代表品牌,也是百货店行业的主要合作伙伴。 其财报时段为2024年3月至2025年2月,销售额为2083.9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2亿元),同比增长9.9%,营业利润为101.5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97亿元),同比减少9.8%。整体表现为增收、减益。 其中,23区、自由区、UNFILO等大家比较熟悉的品牌业绩较好,由于积压较严重,折扣甩卖影响力收益,海外业务基本处于亏损状态,从另一个维度显示出日本成熟服装行业的一个缩影。 该企业的网络销售占比30%左右,对于全渠道销售积累了较多的经验,2023年度的渠道销售结构分析显示,全渠道顾客的客单价显著高于单一渠道的顾客,有较大的培养空间。该企业商品在其他一些约定的电商平台也可以购买,从渠道分布看,90%在本企业的官网购买。对全渠道营销的交叉分析,有利于制造商、零售商的深度运营合作。
到2026年2月的本财年度,预计销售额为23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12.58亿元),同比增长10.4%,营业利润11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62亿元),同比增长13.3%。新的动向主要是加快开店,争取业绩双增长,同时调整海外店的业绩与成本结构,实现扭亏为盈。早期在上海(恩瓦德)、大连(樫山)建有制造工厂,近期在越南探索制造合作,建设配送据点。 7、TSI控股:排位第七 作为日本瞩目服装品牌企业,成立时间较晚,2011年由两个公司改组合并为现有体制,2022年兼并相关机构,规模再度扩大。 其财报时段为2024年3月至2025年2月,销售额为1566.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6.68亿元),同比增长0.8%,营业利润为16.3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006万元),同比减少7.1%。2023年度销售业绩为155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6.03亿元),营业利润为17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317万元)。网络销售比例在28%左右。整体表现为销售持平、收益下降,连续3年收益下降。 表现较好的品牌有PEARLY GATES等,但是面对的共性问题的销售增长、收益下降。逾期甩货、清仓周转,这是服装行业运营效率较低、周转跟不上需求节奏的普遍特征。 由于利润下降,公司已经启动关闭亏损低效事业、裁减本部20%员工的计划,用收费塑料包装袋,替代纸袋,出让部分事业部,实施瘦身计划。 到2026年2月的本财年度,预计销售额为153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4.86亿元),同比减少2.3%,营业利润57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79亿元),同比增长248.4%,用缩减规模、运营成本换取收益,而不是在经营创新方面赢得更多的收益空间,显示出企业的张力在萎缩。主要动向是降本增效、在57个品牌中支持成长性品牌、开拓新的事业领域,争取网络销售比例超过30%。 8、UNITED ARROWS:排位第八 该企业是1989年从World出来的一个小团队做大的。是日本经营服装精品店的最大手,与另外两个BEAMS、SHIPS一起被称为精品店的御三家(三强)。同样属于自主编辑型SPA模式,主要品牌有UNITED ARROWS、BEAUTY&YOUTH UNITED ARROWS等。 其财报时段为2024年3月至2025年2月,销售额为1509.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3.85亿元),同比增长12.4%,营业利润为79.8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9亿元),同比增长18.5%。 主要特点是推动实体店的业绩回升,采取多元化发展策略,比如,收购国内擦鞋企业(Brift H品牌)。另一方面,加快国际化步伐,在泰国、新加坡、中国大陆开设实体店,海外网络销售开始运营。图示为CITEN品牌店在中国台湾开出实体店。 到2026年2月的本财年度,预计销售额为1656.77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1.07亿元),同比增长9.8%,营业利润9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4亿元),同比增长12.7%。 2025年4月份重装开业的原宿本店,由五个区域组成。原来的男装面积压缩一半,服装布局在地下一层,地上一层为食品、食器、咖啡吧以及国际画廊,体现出“和、美的意识、丰富生活”的主题,作为经营业绩预期,时尚服饰40%、生活杂品及工艺品40%、古董及美术品10%、饮食10%。总体上展示出引领新生活方式的气势。 2025年1月,UNITED ARROWS首次在中国大陆开出直营店,店址在上海静安寺JING AN KERRY CENTRE,1、2层合计经营面积约为353平方米。按计划,今年底将入驻天猫平台,由此建立以嘉里中心、天猫为据点的中国大陆全渠道基地。 该企业扩张方面,突出三大策略:UA CREATIVITY 战略、UA MULTI 战略、UA DIGITAL 战略,涵盖创新、前卫、数字化内容,具体要强化现有项目、拓展国际化新项目,推进OMO效率,显现出经营团队的活力。 9、WORKMAN:排位第九 该企业是Beisia家族集团下属事业项目。随着事业多元化,1982年细分出服装事业部成立会社。早期以户外土木作业的工装、作业用品为主,后来使用工装材料,转行休闲服装领域,以功能性、低价打出品牌影响力,独占个人作业服市场。 其财报时段为2024年3月至2025年2月,销售额为1369.3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7亿元),同比增长3.2%,营业利润为243.9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1.94亿元),同比增长5.4%。 该企业一直主张实体街边店为主、低价格功能为主,而且取得快速扩张成长的业绩。近两年利用VMI技术避免缺货和降低库存,2025年3月自有品牌占比达到68.5%,直接从海外制造厂调货比例达到63.1%,由于远离产地,流通不畅,反而导致周转下降,从4.79降低到3.48,企业收益应声下降。2024年废除了低价格定位,部分商品开始提高价格,首批是27个自有品种的14个品种涨价,涉及到了定位变化,后续还有待观察。 到2026年2月的本财年度,预计销售额为1471.5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2亿元),同比增长6.8%,营业利润129.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33亿元),同比增长8.2%。 主要看点有,2025年首次发布中期经营计划,扩大市场区域,到大阪开设Workman Colors女性主题店铺,年度内合计开设48个店铺。2029年争取到中国台湾开出海外一号店,总体目标是从今年的1063个店扩大到2030年1300个店。 另外,该企业前期不太热心网络渠道,目前正在集中力量研发APP,目标是到2027年有200万的用户。主要动向展现出升级、变革、国际化的愿望,与UNITED ARROWS很接近,张力很足,体现出时尚服装行业的成长姿态。 10、MASH控股:排位第十 该企业自1998年设立,2011年进入中国上海、台北、香港等地发展。作为非上市企业,企业经营理念很有特色:“将我们的设想塑成型、向人们传递幸福”,其事业包括时尚服饰、美容、食品、设计、品牌特许等八个业态,国内下属企业有12个,海外有7个,有SNIDEL、gelato pique、FRAY I.D等20多个服装品牌。主力品牌SNIDEL、gelato pique、Mila Owen业绩均保持连续三年增长。 其财报时段为2023年9月至2024年8月,销售额为120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8.83亿元),同比增长6%,营业利润指标达成情况没有具体公示。 到2026年2月的本财年度,预计销售额为13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3.63亿元),同比增长8.1%。其它指标没有详细公示。主要动向是继续强化三个支柱事业,一是男装事业,关闭中国大陆亏损店铺,根据市场动态适时调整;二是强化儿童服饰、用的运营;三是品牌特许运营,主要是与伊藤忠商事合作,运作国际品牌。企业奉行:“不是好东西就卖不出去,也不想卖”的理念,强化企划力、商品设计。所谓企划力,有一半是反省力,即随时听取客户反馈、及时改进。 写在最后 其一、中国服装制造占据日本市场榜一位置。2024年日本服装供应量为35.12亿件,其中进口34.62亿件。国内供应量只有1.4%,外部供应主力是中国大陆,达到19.28亿件。流通路径拉长、库存量增加,势必影响到周转效益。同时,提醒各位爱美人士,再去日本想购买当地产的服装,要睁大眼睛甄别了。 其二、日本服装规模长期演变将继续缩小。2023、2024年有所恢复,其中有一个因素是海外游客带动,调查显示,日本人购买服装的频度已经由2、3个月,延长到3至6个月,加上人口减少因素,2025年海外游客消费大幅减少,预计2025年以后业绩将回落。 其三、日本服装销售渠道越来越多元化。据样本调查机构MyEL在今年6月份组织的服装消费调查(n=11728),大众购买服装的渠道比较,百货店占12%,车站时尚大厦占12.7%,奥莱占15.8%,综合超市(GMS)占26.3%,网购占37%,服装专卖店及品牌连锁店占42.9%。2018年时,综合超市渠道占40.6%、百货店渠道占20.2%,如今已经减半,而网购渠道、专卖店、连锁店大行其道。 其四、前十个企业的动向是多元化发展。各企业普遍加快发展网络渠道营销,加快国际化渠道拓展,加快跨业态多元化协同发展。相对而言,比较固化的老企业,比如说三阳商会,2024年度业绩为60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9.6亿元),处于减收减益的状态,排在第十一位,与前十个上千亿以上规模的企业比较,作为传统名牌企业,颇受冷落。 三阳商会的落寞,一是因为曾经代理博百利品牌赢得高度信赖,解除代理合作以后,业绩一路下滑,媒体叫出“离开博百利以后你还有什么价值”的说法。二是固守百货店渠道,经营决策者抓不住焦点,到今年6月份,销售额、利润继续大幅下降,也可以说是自酿了企业经营僵化、固化的苦果。 ( 转自: CFW服装经理人 ) |
2025-8-16
2025-8-15
2025-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