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TX 纺织网 首页 聚合资讯 纺织资讯 查看内容

0 评论

0 收藏

瞄准健身赛道?安踏回应收购「锐步Reebok」

Derek 2025-8-6 09:19 0205 所属专栏纺织资讯

文章来源: 互联网

摘要
核心提示:据自媒体KIKS报道,安踏集团即将收购美国品牌管理公司ABG旗下的锐步(Reebok)品牌,且已经完成了实缴。而这条推送收获了安踏集团高管的点赞。 安踏依旧不语,安踏依旧 ...
核心提示:据自媒体KIKS报道,安踏集团即将收购美国品牌管理公司ABG旗下的锐步(Reebok)品牌,且已经完成了实缴。而这条推送收获了安踏集团高管的点赞。

安踏依旧不语,安踏依旧只是一味收购。


据自媒体KIKS报道,安踏集团即将收购美国品牌管理公司ABG旗下的锐步(Reebok)品牌,且已经完成了实缴。而这条推送收获了安踏集团高管的点赞。


8月2日,安踏针对上述相关“传闻”回应表示:“不对市场传闻发表评论,建议以公司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4月份,安踏刚刚全资收购了起源于德国的世界领先户外服饰、鞋履及装备专业品牌「Jack Wolfskin狼爪」。而对于3月下旬业内传言称安踏集团已收购狼爪是,安踏的官方回应依旧是,“不评论市场传闻”。


事实上,熟悉安踏近几年来“大动作”的朋友都知道,上面几条“线索”合在一起,关于收购锐步这件事几乎**不离十了。


iBrandi品创曾在《安踏不语,只是一味收购》的文章中分析指出,收购狼爪,安踏是看上了“中价位冲锋衣”+“户外”这两大内容。而收购锐步,在iBrandi品创看来,安踏或许是瞄准了“健身”这一领域,当然,也有锐步的科技沉淀。


事实上,健身赛道(瑜伽、普拉提、综合训练等 “轻运动” 领域)也是安踏集团重点突破的新兴增长极。


01


锐步Reebok,从辉煌到迷失


锐步(Reebok)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5年,其前身是英国的J.W.Foster&Sons家族制鞋企业。


创始人J.W.Foster(约瑟夫·福斯特)在1905年设计并推出了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双带鞋钉的运动鞋——“Foster’s Running Pumps”。这款跑鞋凭借其卓越的抓地力,在当时取得了巨大成功,甚至成为英国精英运动员Harold Abrahams征战奥运会的战靴,并助力其在1924年巴黎奥运会百米赛中夺冠。这一创新性的设计不仅为品牌赢得了声誉,也为锐步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8年,J.W.Foster的两位孙子将家族企业更名为“Reebok”,这个名字来源于非洲羚羊“rehbok”,象征着迅猛和好斗,与他们所理解的运动理念不谋而合。最初,锐步的商业版图主要集中在英国本土。直到1979年,锐步才正式进军美国市场,并由此开启了其新的传奇篇章。


随后的日子,锐步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锐步凭借其独特的市场策略,在美国市场取得了爆发式增长。


彼时,女性健美操在美国掀起了一股流行风潮,而市场上缺乏专门针对这一群体的运动鞋产品。锐步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市场空白,推出了Reebok Freestyle等女性运动鞋。这款鞋一经上市便大受欢迎,仅第一个月就售出30000双,并迅速成为一种时尚潮流和女性群体中的“社交货币”。


1980年代:推出首款女性健身鞋Freestyle,颠覆行业;PUMP充气系统、Hexalite蜂巢缓震技术引领风潮,1991年NBA球星Dee Brown“闭眼扣篮”事件使PUMP技术全球爆红。


1990年代:Instapump Fury跑鞋成为设计经典,签约奥尼尔、艾弗森等巨星,抢占篮球市场。


2000年后:ZigTech能量底、Floatride缓震科技延续技术遗产,但创新节奏放缓。


顺应着锐步的技术创新以及1979年,美国户外器材经营者保罗·法尔曼获得锐步经营权后的顺水推舟,锐步来了二十多年的黄金时代。


一方面,Reebok Pump充气篮球鞋引发全球抢购潮,曾在18个月内销量突破400万双,创下5亿美元销售额神话。当签约球员迪·布朗在1991年全明星扣篮大赛中脚踏Pump击败乔丹时,锐步在北美市场份额一度超越耐克。


如果我们纵观锐步至2000年以前的发展,我们就可以发现,技术基因与健身基因,尤其是针对女性市场的健身基因,是锐步“与生俱来”的。


正是得益于锐步彼时在篮球赛道的出彩,尤其是其一度“超越”耐克,阿迪达斯把目光投向了锐步。


2005年,德国运动品巨头阿迪达斯作价38亿美元收购锐步,但这次合作不仅没能助阿迪达斯一臂之力,反而让锐步自己的战略都迷失了。据第三方数据显示,锐步被收购十年后的2016年,品牌价值较巅峰期缩水超30%。


2014年,阿迪达斯曾尝试为锐步重新定位,将其重心放在健身市场。在2016年,随着阿迪达斯新任CEO卡斯珀·罗斯特德的上任,锐步启用了新的品牌标识,并于2019年初实现了扭亏为盈,业绩也出现了缓慢的增长。然而,这种复苏势头并未持续太久。2020年10月,阿迪达斯再次传出考虑出售锐步的消息。


直到2021年,阿迪达斯再次以21亿欧元将锐步品牌出售给ABG,这个价格甚至不到当年收购价格的六成。而这笔交易完成,已经是2022年2月28日。


顺着上述时间线,聚焦到中国市场,伴随着锐步自身的摇摆,其在中国市场也经历了两次阶段性收缩与战略搁置。


第一次退出:20 世纪90年代末至2005年


进入市场(1984 年):锐步于 1984 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凭借其专业运动装备(如田径钉鞋、篮球鞋)及国际品牌影响力迅速打开局面,尤其在沿海城市和一线城市的运动用品店可见其身影。


退出动因(90 年代末):


金融危机与战略重心转移: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运动品牌普遍收缩新兴市场投入;锐步母公司美国运动器材商人保罗?法尔曼(Paul Fireman) 将业务重心转向北美市场,对中国渠道管理松懈,导致品牌存在感弱化。


本土化运营困境:早期以批发分销为主,缺乏直营店管控,产品定价偏高且未针对亚洲脚型优化,渠道商经营效率低下,库存积压问题凸显。


第二次则是因为被阿迪达斯收购后的战略边缘化(2006–2017 年):2006 年阿迪达斯以38 亿美元收购锐步,旨在整合资源对抗耐克,但收购后锐步的独立运营权被大幅削弱。


比如,阿迪达斯将锐步的核心体育赞助权益(如 NBA、WNBA 球衣赞助权)收归自有品牌,导致锐步丧失核心营销资源;同时未明确其定位(在专业竞技与健身赛道间摇摆),在中国市场陷入“有名无实”的状态。


再比如,为整合渠道,阿迪达斯主导锐步关闭低效门店,部分区域代理商因缺乏支持逐渐放弃锐步产品线;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仅停留在姚明代言时期(2003–2005 年)的经典款(如艾弗森签名鞋、姚明战靴),后续新品鲜少进入主流视野。


这里值得关注的是,2010年后锐步全球战略转向健身领域,但中国市场未同步跟进转型,直至**年仍处于资源被抽离、渠道边缘化的状态,我们可以视作,锐步实际已退出中国市场的竞争舞台。


02


安踏,继续补足全球化版图


重点加码健身赛道


直到2017年,锐步再一次,正式回归中国市场,并开始了系统性重启计划,而这一次回归的重点,便是健身领域。


2017年3月28日,锐步全球总裁马修?奥托尔(Matthew O’Toole)在媒体采访中明确表示锐步将“回归健身本源,深耕中国市场”,并发布 “中国计划” 战略 —— 提炼 “炼出至我(Be More Human)” 品牌精神,聚焦健身领域,规划2020年前开设500家融合零售与健身体验的 FitHub 健身汇门店(首批门店同年落地)。


此外,锐步同步恢复天猫旗舰店运营,签约大中华区代言人(王德顺、袁姗姗、吴磊)及亚太区代言人(陈伟霆),推出全新健身产品线(如 NANO 训练鞋、莱美联名款),并深度绑定CrossFit、莱美、斯巴达勇士赛等垂直健身IP。


彼时的中国健身行业正在迎来爆发式增长(瑜伽、综合训练等需求激增),而本土品牌尚未完全覆盖中高端市场,锐步希望填补专业健身与潮流运动结合的空白。


事实上,中国健身市场的规模近年来始终有增无减。据公开数据,2025年,中国健身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500亿元人民币。


至于锐步,其在健身赛道的发展呈现着“资源丰富但落地有限,短期增长滞后长期潜力待释放” 的特征。市场有需求,自身难破局,怎么办?安踏这时候的出现,或许可以助锐步一臂之力,与此同时,安踏自身也可以实现战略性补足与新增长。


一方面,锐步作为一个拥有百年历史的国际知名运动品牌,尤其在健身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品牌影响力。尽管其近年来表现不佳,但其在运动科技、产品设计和品牌文化方面的沉淀依然具有价值。安踏希望通过收购锐步,引入其在特定领域的品牌资源和技术,从而提升自身的产品研发能力和创新水平,特别是在健身和潮流运动领域。


与之相对的是,安踏近年来在中国市场以专业运动(竞技根基)、高端时尚运动(FILA 现金牛)、新兴户外(双品牌爆发)为核心增长极,形成覆盖全价格带、全运动场景的护城河。


但2024年,FILA增速降至6.1%,主品牌全球化缓慢(海外仅240店),亚玛芬户外线强势但缺健身品类。


而健身赛道(瑜伽、综合训练等轻运动领域)就是其战略布局的关键增量战场,尤其是,其收购 MAIA ACTIVE后算是填补了女性轻运动与健身、高强度训练场景缺口,而锐步的加入,不仅可以实现技术的进一步积累,还可以进一步补足并实现人群多覆盖。


对于安踏来说,锐步的CrossFit、Les Mills等独家合作IP,可直接导入安踏体系,填补其健身生态空白;loatride(轻量缓震)、ZigTech(能量回弹)等专利,可快速反哺安踏研发,提升安踏专业运动话语权。


某种程度上,对于当下安踏来说,下一个增长极,就是来源于大众、专业性健身赛道,或是说,在为数不多的几条细分赛道里,这条赛道潜力最大。


当然,另一方面,收购锐步,同样也是在助力安踏加速国际市场布局。


安踏一直致力于从“中国安踏”走向“全球安踏”,收购锐步是其加速国际化进程的重要举措。锐步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欧美市场,拥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消费者基础。通过整合锐步的全球销售网络和品牌影响力,安踏可以更快地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其在全球体育用品市场中的份额和竞争力。


对于安踏来说,锐步是可以补齐安踏“健身+欧美渠道”短板,并进一步助其构建“专业(亚玛芬)+时尚(FILA)+健身(锐步)”品牌矩阵,实现其与耐克、阿迪“全品类+全地域”抗衡。


还是那句话,安踏不语,只是一味收购,并一步步走向“全球安踏”。


( 转自: CFW服装经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