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知情人士消息,Canada Goose控股股东贝恩资本(Bain Capital)正考虑出售所持股份。这家自2013年收购Canada Goose控股权、并于2017年主导其上市的私募巨头,在陪伴品牌从专业羽绒制造商蜕变为全球奢侈符号的11年后,其潜在的退场举动引发市场关注。
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Canada Goose控股股东贝恩资本(Bain Capital)正考虑出售所持股份。这家自2013年收购Canada Goose控股权、并于2017年主导其上市的私募巨头,在陪伴品牌从专业羽绒制造商蜕变为全球奢侈符号的11年后,其潜在的退场举动引发市场关注。根据监管文件,贝恩目前持有占比55.5%总投票权的股份(其拥有的多重投票股占该类股份60.5%,每股投票权为普通股的10倍)。不过知情人士强调,相关讨论尚处初步阶段,能否促成交易仍是未知数。
高增长神话终结:从冲锋到失速 过去五年间,Canada Goose曾以年均超30%的营收增速惊艳市场。贝恩资本操盘的全球化策略成效显著:在中国一线城市开设20余家精品店,将派克大衣打造成中产阶层身份图腾;联手《流浪地球》等影视IP植入,把极寒装备卖进**带市场。但2023年起,这辆高速列车猛然刹车: -中国市场哑火:大中华区营收增速从2022财年的26%暴跌至2023财年的负增长,上海旗舰店门可罗雀; -库存危机爆发:2024财年库存周转天数飙升至215天,较疫情前拉长近一倍; -增长预期腰斩:2025财年营收指引降至1%-8%,不足疫情前三分之一;
贝恩资本显然嗅到危险气息。作为控股14年的"陪跑者",其罕见地寻求退出,恰逢品牌估值从巅峰期的90亿美元缩水至25亿美元。奢侈品行业分析师Lucas Wang直言:"当股东在寒冬来临前抛售羽绒服股票,本身就是最明确的预警信号。" 三重冰封:奢侈定位遭遇现实围剿 1.气候变暖颠覆需求根基 2023年成为地球有记录以来最热年份,北美暖冬导致羽绒服销售季缩短六周。当巴黎冬季气温突破15℃,标价万元以上的极地远征派克大衣彻底沦为衣柜摆设。更严峻的是,气象组织预测2024年极可能再破高温纪录——对依赖严寒天气的品牌而言,这无异于釜底抽薪。 2.环保浪潮撕裂品牌光环 曾引以为傲的郊狼毛饰边,在动物保护组织PETA的持续狙击下已成负资产。Instagram上DropFur话题累计播放超2亿次,伦敦旗舰店屡遭**者泼漆。尽管推出"纯素"系列试图转型,但消费者调查显示:67%的Z世代认为其环保行动"缺乏诚意"。当Gucci、Prada纷纷拥抱可持续材料,Canada Goose的伦理短板日益刺眼。 3.轻奢平替的致命绞杀 Moncler推出万元内入门系列,盟可睐(Moncler)与潮牌联名收割年轻客群;而lululemon、优衣库等品牌以三分之一价格提供相似保暖性能的产品。在消费降级大潮中,坚持"万元不打折"的Canada Goose正被挤出中产购物清单。纽约奢侈品买手Diana透露:"过去三年,我们客户询问Canada Goose的次数下降了70%。" 贝恩退场:资本用脚投票的深层隐喻 贝恩资本此刻寻求退出,恰是专业资本对品牌前景的预判性撤退。其选择的时机耐人寻味: -估值仍存溢价:尽管股价较峰值跌去七成,但市盈率仍达28倍,高于盟可睐的23倍; -转型前景存疑:拓展鞋履、配饰等新品类的尝试收效甚微,非外套品类占比不足15%; -**困局浮现:创始人儿子Dani Reiss重掌CEO后,尚未拿出突破性战略;
"私募基金持有品牌超过十年本就罕见," 投行Jefferies分析师Randal Konik指出,"贝恩的退出更像是承认:Canada Goose的奢侈品化故事已讲到尽头。" 寻找新雪原:破局之路何在? 面对困局,Canada Goose正多线突围: -押注轻量化产品:推出超薄羽绒系列,进军春秋市场; -收购功能品牌:2023年买下运动鞋企Baffin,拓展户外场景; -收缩门店网络:关闭北美郊区低效店铺,聚焦核心商圈;
但这些举措在华尔街看来远不够解渴。当贝恩资本准备抽身离场,Canada Goose的当务之急或许是重新回答那个根本问题:在一个越来越暖的世界里,人们是否还需要一件万元级的"抗极寒"符号?资本的选择,已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投下沉重一票。 ( 转自: CFW服装经理人 ) |
2025-7-14
2025-7-14
2025-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