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两地门店的相继撤出,进一步印证了ZARA HOME在中国市场的收缩趋势。据门店员工透露,杭州店关店原因是“房租到期且租金过高”,长沙店则因为“公司业务调整”。
ZARA HOME正在加速关店。 6月26日,ZARA HOME位于杭州的最后一家门店——来福士中心店宣布即将关闭。此前,其长沙国金中心门店也已发布闭店通知。 两地门店的相继撤出,进一步印证了ZARA HOME在中国市场的收缩趋势。据门店员工透露,杭州店关店原因是“房租到期且租金过高”,长沙店则因为“公司业务调整”。
ZARA HOME成立于2003年,隶属于西班牙Inditex集团,与ZARA、Bershka、Massimo Dutti等品牌同属一系,主打时尚家居生活方式,产品涵盖家居服、床品、香氛、餐厨具及装饰品,价格从十几元到数千元不等,定位中高端。 自2011年进入中国以来,ZARA HOME一度颇受欢迎,巅峰时期在全国18个城市开设了30家门店。但近年来,品牌在中国持续遇冷,除杭州、长沙外,其在上海、南京、深圳等地的门店也陆续关闭,目前在中国的门店已缩减至10余家,且基本集中在一线城市。 ZARA HOME的收缩与Inditex集团整体调整中国线下市场的战略保持一致。自2021年起,集团陆续关闭了Pull\&Bear、Bershka、Stradivarius在中国的所有门店,随后收缩潮蔓延至核心品牌。 Inditex正在持续推进线上转型和门店结构调整,集团明确推行“关小开大”战略——关闭低效小店,聚焦建设旗舰大店。2023财年,Inditex全球门店数量净减少123家至5692家,其中新开192家门店、翻新231家门店,以及关闭315家门店。但门店总面积却逆势增长2%,印证了大店模式的落地。 这一调整短期内对集团财务表现形成支撑。2025财年第一季度,Inditex营收同比增长1.5%至82.7亿欧元,净利润同比增长0.8%至13亿欧元,尽管双双创下新高,但增速低于市场预期,导致股价当日下跌超过6%。
从品牌自身来看,ZARA HOME线下收缩也有其内在逻辑。 首先,门店选址带来的高成本压力成为直接推手。ZARA HOME大多选址一线城市核心商圈的大型购物中心,租金高昂,对坪效提出极高要求。 然而家居品类属于低频消费,门店面积大,客单决策周期长,小件产品又容易在线上找到更具性价比的替代品,导致客流虽有,但实际转化率偏低。 尽管如此,家居品牌入驻购物中心仍有价值,能够带来曝光并丰富商场业态,部分购物中心也乐于通过家居品牌填补大面积空铺。但品牌是否具备持续吸引力,成为能否长期留存的关键。 其次,ZARA HOME在价格策略上与当前消费趋势存在脱节。尽管品牌延续了ZARA的设计风格和时尚基因,但并未体现快时尚的价格优势。“好看但贵”成为消费者对ZARA HOME的普遍印象。 当前,消费者对生活方式类产品兴趣持续上升,但对价格敏感度也明显提高。尤其是Z世代消费者,更偏好个性化、具有社交属性的产品,对传统快时尚品牌的同质化产品逐渐失去兴趣。 这一趋势已促使同行竞品迅速调整。例如,宜家中国在2024财年投入4亿元推广低价产品,2025财年将推出500款平价新品,低价及超值低价产品占比已提升至50%;无印良品也宣布将在中国开设主打25元以内产品的“MUJI 500”小型门店。 Inditex在全球的区域战略重心也在持续调整。2024财年,集团在亚洲市场的销售占比降至15.7%,相比2023财年的16.9%和2020年的23.2%持续下滑,欧洲本土市场则成为营收主力,贡献超六成。 随着ZARA HOME在长沙、杭州等地门店清零,当地消费者只能通过线上渠道购买相关产品,进一步削弱品牌在线下的触达能力。如何在此环境下保持用户粘性和转化率,将成为品牌面临的核心挑战。 ( 转自: CFW服装经理人 ) |
2025-7-3
2025-7-3
202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