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TX 纺织网 首页 聚合资讯 纺织资讯 查看内容

0 评论

0 收藏

从“卡脖子”到入列全球高端梯队,碳纤维装备突破在路上

Derek 2025-5-9 11:30 053 所属专栏纺织资讯

文章来源: 互联网

摘要
近日,浙江精工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精工科技”)发布了新品JCTX300年产5000吨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 精工科技总裁李爱军介绍,此次发布的高性能版JCTX300为“国产碳纤维装备的新引擎”。通过创新性迭 ...

近日,浙江精工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精工科技”)发布了新品JCTX300年产5000吨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


精工科技总裁李爱军介绍,此次发布的高性能版JCTX300为“国产碳纤维装备的新引擎”。通过创新性迭代优化,整条生产线实现智能化水平提升25%-35%,碳纤维成品丝每年产值提升58%,人力成本降低20%,吨能耗下降19.9%等技术指标“三升三降”。这意味着,行业用户将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方式生产出高性能碳纤维,且具备T300-T1100全系列碳纤维生产能力,并预留了未来技术升级空间,将为行业实现更多碳纤维应用场景。


技术突破,从“卡脖子”到国产替代


碳纤维装备的核心技术曾长期被欧美日企业垄断,尤其是预氧化炉、碳化炉等关键设备依赖进口。近年来,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技术突破的多重驱动下,国产碳纤维装备行业实现了从依赖进口到国产替代的跨越式发展。以精工科技为代表的国内企业通过持续研发,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


在预氧化炉领域,精工科技研发的“JCYY300D型气电混合加热预氧化炉”采用气电混动、在线清理等技术,能耗降低30%,机械速度达20m/min,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同时实现了全产业链布局,精工科技成为国内唯一具备千吨级碳纤维整线装备交付能力的企业,覆盖预氧化炉、碳化炉、表面处理设备等全流程设备。


精工科技董事长孙国君表示,公司几十年来坚持技术创新,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数智建设和人才发展,加快实现新兴产业战略性发展。公司深耕碳纤维领域十余年,提升技术攻坚力,成功构建从装备研发到应用的全产业链体系,以高端化、智能化、高效化优势跻身全球碳纤维新材料高端装备第一梯队;积极构建产业链生态,牵头组建“浙江省高性能碳纤维装备及复合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激活集群动能;打造全球竞争力,以“科技出海”不断加速国际市场拓展和海外布局,提升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装备的市场辐射能力。


总结相关领域发展成就时,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徐迎新表示,包括碳纤维在内的高性能纤维材料是纺织产业科技的尖端领域,过去高性能纤维加工产业化关键技术及装备长期被发达国家所垄断。我国纺织行业大批科研工作者、企业家、工程师数十年如一日,以拓荒者的勇气和决心,执着探索,不畏挫折,打破技术的藩篱,逐步完成了从基础原料纤维加工、材料复合终端制品工程化应用到专用设备制造的体系化布局,为我国纺织行业在国际纺织科技前沿阵地赢得了一席之地。


产业链协同,从单一设备到全链条整合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高性能纤维主要品种基本上实现了自主技术突破和装备的创新,总产能占全世界的比重超过1/3,其中碳纤维的产能2024年约达到14万吨,48K大丝束碳纤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市场热销品种。T800、T1000、T1100级高端碳纤维品种及成套装备近年来接连完成关键的技术突破,T800、T1000级已进入规模化的生产阶段。2024年,我国共出口碳纤维1.5万吨,同比增长120%,出口金额达3.5亿美元,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碳纤维预制体素材构件及多轴向织物、拉挤异型材等制品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航空航天、建筑工程、交通运输、防护装备、结构增强等领域,为国产动车组、风电设备、无人机等战略领域升级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徐迎新分析,以碳纤维装备为典型代表的高性能纤维自主成套技术装备逐渐发展成熟,解决了我国高性能纤维产业链安全自主可控关键问题,大大降低了项目的建设投入,提高产业链竞争力,是建设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标志性成果。成套装备的重大突破,体现了纺织机械行业锚定创新、补齐短板战略选择的正确性,也体现了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体系的有效性。


一方面,国家及地方政策为碳纤维装备国产化提供了强力支撑。“十四五”规划明确将碳纤维列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点领域,支持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的研发应用。《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等文件推动碳纤维设备向高效、低成本方向发展。


地方产业集群建设方面,山东省通过“链长制”推动碳纤维产业集聚,威海市建成涵盖研发、生产、检测的全链条产业集群,2024年碳纤维产业营收达284.4亿元。吉林、上海等地加速布局大丝束碳纤维项目,瞄准风电、压力容器等民用市场。


另一方面,国产碳纤维装备的崛起离不开上下游协同创新。


精工科技牵头成立碳纤维产业创新中心共同体,联合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等机构,攻克自动铺丝技术、热塑性复材成型等“卡脖子”工艺。该平台将形成“基础研发-中试验证-产业化推广”的闭环,致力于聚焦并贯穿碳纤维重点领域前沿技术与核心工艺,不断推动碳纤维产业集群式发展。


不久前,精工科技“浙江省高性能碳纤维装备及复合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正式揭牌。作为中国碳纤维产业首个集“原丝、碳化、复材装备制造与制品应用”为一体的全链创新中心,将聚焦并贯穿碳纤维重点领域前沿技术与核心工艺,不断推动碳纤维产业集群式发展。创新中心的揭牌,标志着精工科技在碳纤维领域的研发体系化、协同化方面迈入了新阶段。


未来发展,实现全面技术自主化


当前,我国纺织行业面临的外部形势高度复杂。对于高性能纤维材料产业而言,发达国家泛安全化、保护主义思潮抬头,将使高新技术的国际合作变得尤为困难。关键技术装备、材料封锁、技术性贸易壁垒增多,都使纤维新材料产业面临着严峻的风险挑战,强化自主安全发展的重要性也尤为凸显。碳纤维行业进一步解决技术难点,努力赶超国际先进水平,也将更主要依托自主原始创新能力的突破性提升。


基于这种形势,徐迎新对碳纤维技术装备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一是进一步强化自主创新,增强创新关键要素投入,全面突破关键加工及组合技术、成套装备、关键设备,实现全面的技术自主化。强化前瞻性技术研究和前沿技术实验开发,探索科技无人区,引领国际产业科技进步方向,主动抢占标准话语权。中国纺织机械协会这几年已经围绕碳纤维装备组织开展了一些标准的编制和发布工作。下一步需要进一步梳理构建包括碳纤维在内的高性能纤维装备标准体系,有序做好标准编制工作。


二是持续提升装备品质及效率,大力推动以智能制造装备、专用基础工业材料为代表的先进技术及器材应用,不断提升碳纤维装备的制造精细化、运行稳定性水平,解决设备控制精度、运行效率、产品质量一致性等方面的问题,完善产品设计及制造,提高装备绿色化水平,特别是降低能耗水平。


三是深入推进产业协同创新。进一步深化产学研融合创新,加强跨产业链协同创新,针对高等级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关键难点、堵点,开展联合攻关,促进科研创新成果加快应用转化。积极听取下游的化纤企业、复合材料企业、终端应用企业的应用反馈,不断完善装备关键性能指标,尊重合作方合理的知识产权保护及利益分配诉求,建立良好的产业创新合作生态。


四是加强人才培养,加强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装备领域专业人才培养力,依托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重点学科以及科研基地的合作项目,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五是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徐迎新表示,合作共赢始终是大势所趋。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开放发展,积极整合国际市场人才、技术、资本等优质要素及资源,全力促成高质量的跨国技术及经贸合作,借势、借智、借力推进国内产业实现安全、稳定、健康发展。



( 转自: 纺织资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