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TX 纺织网 首页 聚合资讯 纺织资讯 查看内容

0 评论

0 收藏

中国红航天蓝——傅素琴演讲报告

纺织探索者 2025-4-30 15:03 0310 所属专栏纺织资讯

文章来源: 互联网

摘要
核心提示:傅老师以“航天文化与服饰创新”为主题,为现场师生及行业从业者带来了一场融合前沿科技与艺术美学的思想盛宴。 2025年4月25日,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航天科技 ...
核心提示:傅老师以“航天文化与服饰创新”为主题,为现场师生及行业从业者带来了一场融合前沿科技与艺术美学的思想盛宴。


2025年4月25日,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宣传部、中国宇航学会、北京设计周组委会等单位指导支持下,航天科幻产业创新联合体通过与中国国际设计周深度联动,构建"科技-文化-产业"融合创新生态系列讲座迎来重磅嘉宾——中国绿色环保设计专家、中国红主导艺术名家傅素琴教授。傅老师以“航天文化与服饰创新”为主题,为现场师生及行业从业者带来了一场融合前沿科技与艺术美学的思想盛宴。




航天科技“落地”服饰,颠覆传统设计逻辑,傅素琴老师从航天科技的发展历程切入,指出航天领域对材料轻量化、功能性、安全性的极致追求,为服饰创新提供了全新灵感。




她以“神舟”系列飞船返回舱隔热材料为例,解析其耐高温、高强度的特性如何启发研发团队开发出可应用于消防服、户外运动装备的轻质防护面料。航天科技不仅是“上天”的学问,更是“接地气”的创新引擎。傅老师强调,航天材料与智能传感、3D打印等技术的结合,正在催生服饰领域的革命性突破:如基于宇航服智能温控原理的“自适应调温服装”、利用航天器减震技术设计的运动鞋中底,以及可监测人体健康数据的柔性电子织物等。




傅素琴老师指出,科技与艺术的融合,不是简单的元素堆砌,而是通过跨学科思维重构设计语言。傅老师还特别提到,航天器精密结构中的蜂窝状、流线型元素已被转化为服装剪裁中的美学符号,在巴黎、米兰时装周上引发广泛关注。



此外,傅素琴老师还提出“人本科技”理念:“未来的智能服饰不应是冰冷的‘穿戴设备’,而应像第二层皮肤一样自然。航天级材料与柔性电子技术的结合,将让服饰在实现健康监测、环境交互等功能的同时,保留‘穿衣’的本质体验。”



从航天器使用的保温材料,到如今填充在民用保暖絮片中,实现轻盈与温暖的兼得;抗菌、抗静电技术融入日常服装,让舒适与安心如影随形;还有航天级温控纤维,织就抵御严寒的黑科技衣物 。这些航天技术在服饰领域的应用,不仅提升了衣物的功能性,更是将遥不可及的航天梦,以一种触手可及的方式带入大众生活。作为中国红新中式运动品牌艺术总监,傅老师也希望未来中国红品牌能够将“科技硬实力”与“文化软符号”相结合,创作出既有民族美学底蕴,又具未来科技感的产品表达。






傅素琴老师最后寄语年轻学子:“在太空探索与人类生活之间架起桥梁,是当代科研工作者的使命。期待更多年轻人用想象力缝合科技与人文的边界,让未来服饰既承载星辰大海的梦想,又能点燃温暖人间的烟火。”


( 转自: CFW服装经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