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号称“硅谷明星”的Allbirds将中国区独家经营权转手至百丽集团,授权期限为10年,目前双方团队正全面交接中。这意味着,百丽旗下的品牌帝国将再添一员猛将。也许普通的百丽你很久不买了。但是,当你购买champion、TATA、STACCATO的时候,其实也在为百丽贡献自己的钱包。因为,它们都是百丽的。
最近,“鞋王”百丽着实刷了一波存在感。 据精练GymSquare报道,号称“硅谷明星”的Allbirds将中国区独家经营权转手至百丽集团,授权期限为10年,目前双方团队正全面交接中。 这意味着,百丽旗下的品牌帝国将再添一员猛将。 也许普通的百丽你很久不买了。但是,当你购买champion、TATA、STACCATO的时候,其实也在为百丽贡献自己的钱包。因为,它们都是百丽的。 这个经历四十年起伏的品牌,究竟靠什么,缔造了如此庞大的商业帝国? 01 百丽不止靠百丽本丽 提到百丽,普通消费者的印象,大多还停留在平平无奇甚至有点土气的皮鞋上。不够时髦,偶尔还爱拿着大喇叭搞大甩卖的促销活动。 这样的品牌,甚至都比不上ZARA,更别说比肩耐克和阿迪。 但是,百丽的本事正在于偷偷努力,惊艳所有人。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以零售额计,百丽时尚在中国时尚鞋履市场的份额已连续十余年位居第一,且市场份额持续扩大,其中2022年的市场份额上升至12.3%。 2022年,国内中高端时尚鞋履排名中,前三名都是百丽旗下的品牌,位列前五的中国中端时尚鞋履品牌中,有四个为百丽所有。 而根据3月发布的招股书显示,百丽时尚集团的经营状况呈稳中向好趋势。截至2023年11月30日止九个月,净利润为21亿元,同比增长92.7%;净利润率达12.8%,为往绩记录期间的最高水平。 从当年贱卖退市的鞋王到包揽商场一楼的鞋履服饰品牌,百丽的成长飞速。
图源/Pixabay 距离归隐田园到重回市场主流,百丽只花了2年时间。 2017年7月27日,百丽以531.35亿港元完成私有化交易,正式从港交所退市。自此,高瓴资本以持股56.81%成为百丽第一股东,百丽就此淡出了大众视野。 两年后,百丽旗下的滔搏国际重新在港股上市,以高出2017年私有化531亿港元的价格获得了不少关注。之后,百丽迎来它的高光时刻。 2020年618期间,百丽重回天猫鞋类第一,天猫时尚鞋靴行业前10名中,百丽旗下品牌占据5席。2021年在唯品会举行的“超级大牌日”活动中,百丽一天的销售额达到5500万元,创下历史新高。 业内评价,“两三年的沉默,高瓴资本重塑了一个新百丽。”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11月30日,百丽已经拥有8361家直营门店,是中国最大的直营时尚鞋服零售网络。 百丽将这称为DTC零售模式。DTC是Direct To Consumers的缩写,意味品牌直接连接消费者。选择DTC模式,是从百丽沉默的那两年开始的,没有中间商干预,百丽总部能及时了解终端消费者需求并按需进行“订、补、迭”的货品调整。 但DTC模式也有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库存积压。截至2022年及2023年2月28日止年度以及截至2023年11月30日止九個月,百丽的庫存周轉天數分別為171.8天、198.2天及195.7天。 对比起来,安踏2022全年和2023年上半年的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138天和124天;李宁2022全年和2023年上半年的存货周转天数则分别为58天和57天。 当然,最有意思的是,以上提到的百丽并非指“百丽本丽”。相反,BELLE作为百丽集团旗下最畅销品牌,仅占总收入的28%左右。 如果你身处一线城市,是不是很久没有买过百丽本丽的产品了?百丽的“全国第一”难道是浪得虚名? 仅靠在下沉市场疯狂扩张的大众品牌,真的撑得起百丽的商业帝国吗? 02 疯狂买买买 如今的百丽,早已不是当年的百丽。 翻开百丽国际的招股书,一个震惊的事实是,那些经常在商场一楼看到的鞋子品牌,居然统统都是百丽的。
图源/百丽时尚招股书 除了知名度较高的BELLE呼呼鞋,还有首次发售就秒空售罄的JOY&PEACE、两个月销售近5000双的73Hours PVC钻跟凉鞋“Hot Summer”以及占据县城时尚主流的STACCATO和TATA。 这盘野心勃勃的大棋,安踏一下就是二十多年。 如今这庞大的鞋业帝国,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百丽的自创品牌。 从1992年BELLE在内地开展业务以来,百丽像下饺子一样创建了多个品牌。1998年创立STACCATO、1999年创立TEENMIX、2003年又创立了TATA等。 除了自有品牌之外,也有很多品牌是安踏靠着钞能力收入囊中的。比如2007年后百丽先后并购和收购股权的品牌就有森达,SKAP,INITIAL,73Hours,OGR等等。 在百丽收购的品牌中,年轻人最熟悉且知名度最高的品牌可能是潮牌冠军(Champion)。 **年,Champion进入中国,永嘉集团成为第一家经销商。四年后,为实现快速扩张,Champion将经营权分放给百丽国际。这是二者第一次接触,百丽作为渠道方,负责在中国市场销售Champion的服饰与配饰。 随着合作深入,通过授权经营协议,百丽后来陆续参与到Champion鞋履、配饰的设计、制造、零售的全环节中。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两家经销商同时经营,期间champion的仿品问题一直无解,加上潮牌落幕,champion的实际经营效果并不好,甚至远低于永嘉集团所经营的其他品牌。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及截至2023年6月30日六个月,永嘉集团在中国的Champion业务产生庞大的经营亏损分别为约5200万港元及3400万港元。 亏损压力下,永嘉集团动了出售champion业务的念头。百丽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 2023年10月,百丽以1.04亿元买下永嘉集团旗下Champion中国市场经销业务,成为其独家代理和经销商。 虽然外界质疑这场收购的商业价值,但从招股书来看,Champion明显有了好转的迹象。与2022年2月底相比,Champion在9个月内新开出约100家中国门店。同时,鞋履及配饰对Champion品牌的收入贡献持续增长,近几个月超过30%。 对百丽来说,此时对Champion的投入,或许有弥补当年放弃FILA的那份情谊在。 2009年,FILA在中国的门店仅50家,亏损3218万,而后百丽以4.6亿元的价格将其转卖给安踏。十五年过去,FILA逆风翻盘,营收超过250亿。 失去FILA的百丽,似乎想在Champion身上找回一个FILA。 03 百丽的野心不止于此 尝到了Champion的甜头,百丽感受到了抄底捡漏的快乐。 今年7月,百丽意欲以同样的方式拿下曾风靡全球如今身陷危机的Allbirds。 2016年,Allbirds在美国成立。凭借着环保和可持续理念,Allbirds迅速在硅谷走红,并收获了库克、莱昂纳多、马云等一众粉丝。5年时间,Allbirds总共获得了6轮融资,累计金额超2亿美元。 2021年11月,Allbirds上市,上市当日市值高达41亿美元。 然而,仅上市一年,Allbirds市值就下跌了八成,亏损问题更是**裸地暴露在财报上。 2023年,Allbirds实现营收2.54亿美元,同比下滑14.77%,净亏损1.51亿美元,三年时间累计亏损达3亿美元。此外,公司预计今年销售额进一步下滑,2024全年收入将下跌25%至1.9亿美元,公司也受到退市风险通知。 危机之下,Allbirds不得不寻求解决方案,一直试图进军户外运动行业的百丽也由此得到了新机会。 据精练GymSquare报道,Allbirds中国独家经营权早在一个月前,已正式由百丽接手,目前双方团队正陆续交接中。 从Champion到Allbirds,买了这么多,百丽的意图很明显,其瞄准的是自己的短板——运动户外市场。 早在2023年,百丽子公司滔博就与HOKA ONE ONE、KAILAS凯乐石、norda等户外运动相关的品牌建立了合作关系。 不过,对执着于以收购深耕布局商业帝国的百丽来说,其显然不满足于合作品牌这种形式,于是百丽开始了两条路走路,一边与户外运动品牌合作,一边忙着收购。 2023年下半年,百丽曾计划收购中国运动品牌MAIA ACTIVE,可惜因半路“杀”出个安踏未能如愿。 如今,Allbirds或有助于实现百丽进军运动户外的目标。 不过,哪怕成功收购Allbirds,面对群雄割据的运动户外市场,百丽的户外运动之路也未必好走。 好在有滔博给其兜底,其在国内经销的品牌包括Nike、adidas、PUMA、LI-NING、CONVERSE等一众品牌。 对消费者来说,也许很久没有买过百丽的鞋子了,但最后可能发现,自己交的钱其实都装进了百丽集团的口袋。 你看不上的百丽,正在偷偷包揽你的鞋柜。 参考资料: 《独家|百丽接手Allbirds中国经营权,想找回失去的FILA》 《县城的“体制内标配”,为啥是百丽?》 《只要走路,就绕不开百丽》 《始祖鸟、萨洛蒙还有斐乐,都是安踏的》 ( 转自: CFW服装经理人 ) |
2025-8-25
2025-8-25
2025-8-25